简介:
本资料是Word格式,可以自行编辑修改,如果您认为此篇资料对您有帮助,请免费下载。
1. 工程概况 1.1桥跨布置 桥式布置(依次从涟水开始): 57.8米引道+2.7米桥台+(13.7+3×14+6×20+2×13.4)米大孔板+(41.535+2×41.795+41.275)米预应力T梁+75.46米开启孔钢桁梁+(41.275+2×41.795+41.535)米预应力T梁+(11.3+4×20+4×14+13.7)米大孔板+2.7米桥台+46.2米引道。桥长277.16米,总长约381米。 1.2工程地质 桥位区第四系覆盖层为全新统海积层、更新统冲积层及海积层,主要为淤泥、淤泥层粘土、粘土、亚粘土及圆砾土等,桥位范围内无积岩出露,下伏基岩埋深大于120米。 桥位区地表水主要为涟水河河水,水面高程-0.44-6.34米。地下水水位埋深1.5-4.0米,水面高程0.10-2.45米。高汛河水对混凝土具有强腐蚀性,低汛位河水对混凝土具有弱腐蚀性,两岸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。 1.3水文气象 桥位上下游200米范围内,水流最大偏角大约在4°左右,汛水流向与桥轴线基本正交。退汛时最大流速为1.32米/秒,涨汛时最大流速为1.72米/秒。桥址处河床平坦,没有明显的主河槽,航迹线中线基本位于河中线。 桥址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,气候温和湿润,雨量充沛。每年夏秋之交常受台风侵袭,骤降暴雨,洪汛汹涌。气候特征为:多年平均气温28℃,多年最高气温41.3℃,极端最高气温42.7℃,最低气温-2℃。;多年平均降水量1668.1毫米,日最大降水量246.4毫米。年平均无霜期为273.6天,年平均结冰期为24.1天,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%;年平均雾日71.4天;常风向为东风,春夏以东南风为主,秋季以东北风为主,冬季以西北风为主,历史最大风速大于24米/秒。 1.4技术标准 (1) 桥上线路等级:城市Ⅱ级主干道 (2) 计算行车速度:40公里/小时 (3) 行车道数:4车道 (4) 桥梁宽度: 正桥及涟水河岸引桥机动车行人下梯道前设机动车、非机动车和人行道,总宽度24.5米,具体分布:0.25米栏杆+2米人行道+2.5 米非机动车道+(3.75+3.5)米机动车道+0.5米双黄线+(3.5+3.75)米机动车道+2.5米非机动车道+2米人行道+0.25米栏杆。 涟水河岸引桥及涟水岸梯道下桥后引桥仅设机动车道,桥宽17.0米,具体分布:0.5米防撞栏杆+0.5米路缘带+(3.75+3.5)米机动车道+0.5米双黄线+(3.5+3.75)米机动车道+0.5米路缘带+0.5米防撞栏杆。 (5) 最大纵坡:3.5%(实际最大纵坡3.3%) (6) 桥面横坡:双向1.5% (7) 设计荷载:城A级 (8) 设计汛水频率:百年一遇,相应汛位+6.94(吴凇高程) (9) 地震烈度:基本烈度6度,按7度设防 (10) 台后填土高度:不大于3米 (11) 地面立交净高:涟水镇河湾路和涟水镇新河路4.0米,其余为4.5米。 (12) 竖曲线、平曲线线型:按规定取值 (13) 通航标准: a.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:+6.51(孙水交汇处高程) b. 主通航孔最小净高:关闭状态10米,开启状态23米 c. 主通航孔最小净宽:14米 d. 辅通航孔最小净高:6.8米 e. 辅通航孔最小净宽:25米 f. 通航孔数:主通航孔一个,浮通航孔两个,均为单向通航。
2. 编制依据 2.1《娄怀高速公路娄新段涟水大桥施工图》第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册; 2.2《娄怀高速公路娄新段涟水大桥施工合同》 2.3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》(JTJ041—2000) 2.4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》(JTJ071—98)
|